手足口病的高发期一般在每年的3月到5月,夏季较多。是一种儿童传染病,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,可引起手、足、口腔等部位的疱疹,和流行感冒很像。它的潜伏期是3—8日。刚开始会低热,如果症状较轻的可自愈。1天后就会有部分皮疹形成水疱,会在手指或脚指掌面出现皮疹多者,在唇内也会见到疱疹。相继还会在身体其它的部位出现疱疹。
步骤/方法:
1
大多数手足口病首先表现为发高烧,38度以上,像感冒一样会有头痛,咳嗽,流涕等症状,体温持续不退,病情也就越重。初期会发热1-2天,在他们的口腔疱疹破后就疼痛感较重,患儿常因为疼痛会表现出烦燥、哭闹、流口水,不吃饭等不适。
2
在1~2天后,会在患儿的手心、足心及小屁屁上看到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小至米粒的疱疹,周围红晕。一般7天左右就能自愈,不会造成斑痕,也不后遗症。疱疹约3—7mm如米粒大小,质地较硬,周围有红晕,疱内液体较少,后会形成片状的糜烂面。皮疹消退后不留瘢痕或色素沉着,如有继发感染常使皮肤损害加重。
3
患儿除了手足口会疱疹有外,还会在臀部及肛门附近,和背部及其它部位也会有米粒的疱疹,数天后就会干涸、消退,皮疹无瘙痒,无疼痛感。个别小孩可出现水疱,伴发无菌性脑膜炎、脑炎、心肌炎等。可伴有咳嗽、流涕、食欲不振、恶心、呕吐、头痛等症状。
注意事项:
少数患儿较严重的会出现:呼吸浅促、困难,口唇紫绀,口吐白色、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液(痰),精神差、嗜睡、头痛、呕吐、易惊、肢体抖动、无力或瘫痪;危重病例可表现为频繁抽搐、昏迷;面色苍白,心率增快或缓慢,脉搏浅速、四肢发凉,血压升高或下降。以上就是患手足口病的症状。
文章转载自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平台删除春季是一个疾病的多发季节。这两天,发现隔壁家小朋友一直未去幼儿园。询问之下才知道原来幼儿园发生了手足口病。小朋友的父母对此也很是担忧,既庆幸又害怕。手足口病是一种传染病,常多发于5岁以下的儿童。由于孩子年龄较小,自己预防疾病的意识并不强,所以平时父母应多注意孩子的身体状况。今天就给大家分享手足口病的特征有哪些。
最近似乎进入了手足口病的流行期。刚听说小区的幼儿园因此而停课一周,紧接着,又听远方的朋友说起自己小孩的幼儿园也因手足口病而停课。那么手足口病究竟是怎样的一种病呢?正好,有邻居特别担心自己家小孩儿是否也患上了手足口病,前来询问:宝宝手腕上有疱疹,是手足口病吗?手足口病的主要特征即是在手、足、口等部位发生疱疹,那么,手腕有疱疹是手足口病吗?
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手足口病。这是一种对于人体危害性不是很大,但是传染性很高的疾病。手足口病是由人体肠胃中的病毒引起的病毒性传染病,在现阶段可以知道的是手足口病多数发生在5岁以下的儿童身上,但是从病因来看,能够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却有20种甚至更多的类型,在临床上一般表现为手,嘴部,脚部疼痛,进食困难,低烧不退以及小面积的疱疹等等症状。
手足口病是一种在儿童(5岁一下)中发病率极高的疾病,属于传染病,患病儿童呈现口痛、厌食、低热、手、足、口腔等部位出现溃疡的症状,且多数情况下,患病儿童会在一周左右的时间内自愈,而另外会有少数患病儿童会出现心肌炎,肺水肿等并发症,严重影响儿童的健康,甚至会导致儿童死亡,很多家长担心孩子患病后回会复发,那么,如果得过一次手足口病后经治疗后还会复发吗?
手足口病是目前在儿童中多方的疾病,是传染病中的一种,它的出现给患病儿童带来巨大的伤害,患病儿童会出先急性发热,咳嗽,流涕、食欲不振、恶心、呕吐等症状,而且口腔黏膜出现疱疹(米粒大小)且具有明显的疼痛感,同时,患儿在手掌或是脚掌出现米粒大小的疱疹,给儿童的健康成长带来巨大的伤害,及时有效的治疗是很必要的,很多家长担心该病不能治愈的问题,那么,手足口病可以治愈的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