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徽省是手足口病发病水平较高的省份,据以往监测结果显示,有两个发病高峰,第一个高峰出现在4-7月,第二个高峰出现在10-12月左右,不同地区和不同年份可略有差异。目前,我省疫情正处于上升阶段,并将进入第一个流行高峰。
手足口病是什么

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,以婴幼儿发病为主。
主要通过接触患者鼻咽分泌物、唾液、疱疹液、粪便,以及接触被污染的玩具、餐饮等物品传播。
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,以发热和手、足、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,一周左右可自愈。
少数患者可出现无菌性脑膜炎、脑炎、急性弛缓性麻痹、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,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,可发生死亡。
手足口病疫情形势
近年来,手足口病报告发病呈上升趋势,重症和死亡呈下降趋势,发病、重症和死亡呈隔年高发特征。
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5 岁及以下儿童,死亡主要集中在3 岁及以下儿童。
重症和死亡病例中以肠道病毒 71 型 (EV71 ) 感染为主。受易感人群积累等因素影响,结合手足口病隔年高发特征,预计 2018 年手足口病整体流行强度将高于2017 年,不排除重症、 死亡有所增加的可能。

手足口病预防措施
1、做好重点场所防控
托幼机构、学校等重点场所,建议开展晨检、巡查、缺勤登记和报告制度,加强玩具、教室、宿舍等物品和场所的日常消毒。
2、接种疫苗
建议家长给6月龄至5岁儿童接种肠道病毒71 型(EV71)灭活疫苗,虽然手足口病可以由多种病原体引起,但是疫苗接种对于减少重症、死亡的发生具有积极意义。


孩子食欲下降、发烧
家长要提高警惕
手足口病属于丙类传染病,与流行性感冒、流行性腮腺炎属于同一类,是一种常见病。
“大部分手足口病患儿的症状都较轻,对症治疗后预后良好,一般一个星期也就痊愈了。”专家说:“只有极少数的患儿可能会合并严重并发症,如脑炎、心肌炎、脑膜炎等。”
“手足口病主要通过三种途径感染。消化系统,比如吃了不洁的食物;呼吸系统,比如到人多空气不流通场所可能会感染病毒;再是接触性感染,比如摸到被手足口病患儿摸过的玩具等。”专家说。
专家提醒,一定要密切关注自己的孩子,注意“一摸二看”,摸摸孩子的身体、额头有没有发烧,看看孩子的手心、脚心、嘴巴有没有约1-2毫米大小的白色小点点,以便早期发现、早期诊断。
手足口病有1-10天的潜伏期,大部分家长只有当孩子的手心、脚心、口腔出现疱疹了才会意识到孩子可能患上了手足口病,其实,手足口病是有早期信号的,家长可以注意一下——
1、 孩子与平时不一样了
比如,幼儿哭闹次数增多,口水增多,饮食不正常,食欲下降,拒食、易惊等;大一点的孩子出现嗜睡、呕吐、头痛、手抖、脚抖、走不稳、站不牢等情况。
2. 发烧。高烧39℃以上,且持续三天不退
“一旦孩子出现上述症状,特别是有手足口病接触史的,家长一定要引起警惕,要及时带孩子去医院就诊。若确诊为手足口病,要及时将孩子隔离,以免传染给其他小孩。”专家说。
预防手足口病谨记15字诀
手足口病怎么预防?医师有个15字诀——吃熟食、喝开水、勤洗手、常通风、晒太阳。
吃熟食:
注意口腔卫生,进食前后可用生理盐水或温开水漱口,不要让孩子吃生冷食物,也尽量不给孩子吃剩饭剩菜,不要将蛋糕、饼干等食品长时间暴露于空气中。此外,婴幼儿食用的餐具应充分清洗、消毒。
喝开水:
不要让孩子喝生水。
勤洗手:
饭前便后、外出回家后要给宝宝勤洗手、勤剪指甲,减少接触病毒的机会,防止“病从口入”。同时,家长也要注意自己的手卫生,最好同时清洗面部,以免孩子在亲自己脸颊时被感染。
常通风:
家里要经常通风,不要带孩子到人群聚集、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,特别是尽量避免与其他有发热、出疹性疾病的孩子接触,减少被传染的机会。
晒太阳:
手足口病是由多种亚型肠道病毒引起的,其中,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(EV71)最常见,而EV71病毒最怕紫外线,多晒太阳能有效消灭病毒。婴幼儿的尿布、孩子的衣被等也要及时清洗、晾晒。
此外,还要注意保持孩子玩具的清洁,纠正孩子吸吮手指、抠鼻孔、咬食玩具,以及喜欢用手抓东西吃等不良小动作。
小儿肺炎的症状很容易和感冒混为一谈,所以家长要很明确的知道小儿肺炎症状都有哪些,这样才能做到早发现早治疗,不会耽误到孩子的病情。那么小儿肺炎有哪些症状?如何护理肺炎患儿?小儿肺炎的症状1、发热情况儿童罹患肺炎时大多有发热症状,体温多在38以上,持续两三天时间,退热药只能使体温暂时下降一会儿,不久便又上升。儿童感冒虽然也会发热,但体温多数在38以下,持续时间较短,退热药的效果也较明显。但同时也应该警
温差大的季节,是鼻炎的多发季节。常见的鼻炎有过敏性鼻炎、急性鼻炎、慢性单纯性鼻炎、血管运动性鼻炎。得了鼻炎后日常的生活,工作学习受到严重影响。鼻炎可分为急性、慢性鼻炎2种,出现如鼻塞、多涕、鼻痒、嚏喷,以至涌现眼花、头痛等症状。哪些因素诱发过敏性鼻炎?1、季节性鼻炎又称枯草热或花粉症,其发病有着明显的季节性,多在春秋两季发生,又以秋季为多。植物花粉引起者较多。2、吸入性过敏原:如室内外尘埃、尘螨、
过敏性鼻炎看着像感冒,因为它有四大常见症状:鼻痒、喷嚏、流清涕、鼻塞,但其实它不是感冒。感冒一般一周就好转了,但过敏性鼻炎发作时间长,甚至一年到头都会出现。它是一种由基因与环境互相作用而诱发的多因素疾病,属于体质引起的问题,所以过敏性鼻炎可存在于所有年龄段。过敏性鼻炎会造成身体不适,严重影响工作生活。因此,有过敏性鼻炎的,一定要及时治疗。当然,除了药物的治疗,平时在饮食上也是需要注意调理的。那么,
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、严重危害健康的慢性疾病。患者发作时往往痛苦不堪:咳痰不止、呼吸不畅、喉间哮鸣有声、全身大汗淋漓、喘息无法平卧,甚至于明显发绀或休克。那么,哮喘多在夜间发作的原因,你知道吗?▼专家解析:预防哮喘,晚上比白天更重要1、过敏源因素:接触过敏源是引起哮喘的主要原因,但接触过敏源后不会马上发生哮喘,一般在接触过敏源6~8小时后哮喘才开始发作,所以哮喘多在晚上发作。白天少接触可引起过敏
春季万物复苏,各种疾病随着温度的上升也开始慢慢的增多,这个季节是哮喘病的高发季节,一定要注意保暖,生病了就要吃药,防止呼吸道的感染,有效地进行疾病预防。下面我们一起了解下在春季该如如何预防哮喘病吧。春季为什么易犯哮喘?分析起来可能有如下四条原因:1.过敏原吸入根据近十几年哮喘过敏原调查,引起哮喘患者犯喘的过敏原排在前六位的是:螨、室内尘土、棉絮、霉菌、烟和花粉。国内外学者一致认为,螨是引起哮喘发作